可凝结颗粒物(Condensable Particulate Matter,CPM):在烟道内高温烟气环境中通常为气态物质,排放到大气环境中经冷却、稀释而短时间内冷凝或者反应形成的固态或液态颗粒物。
按照GB/T 16157、HJ 836捕集的颗粒物为可过滤颗粒物(Filterable Particulate Matter,FPM),它是指在烟道内能被滤筒或滤膜直接截获的液滴或固态颗粒物。那么总颗粒物(Total particulate matter,TPM)是烟气中排放颗粒物的总和,由可凝结颗粒物和可过滤颗粒物两部分组成。
1.化学成分和反应:
CPM中的主要无机组分包括水溶性阴离子(如SO4²⁻)和金属元素(如Na⁺、K⁺),这些成分在烟气中通过化学反应生成。例如,SO₃和H₂SO₄在降温和稀释后冷凝成颗粒物。此外,NH₄⁺和有机组分(如多环芳烃PAHs和正构烷烃)也是CPM的重要组成部分。
2.物理过程:
CPM在烟道内以气态存在,排放到大气后,由于温度降低和稀释作用,气态物质冷凝成液态或固态颗粒物。这个过程受到烟气排放时的温度、降温幅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促进了水溶性离子(如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的生成。
它会产生哪些危害?
1.形成雾霾:
CPM是形成PM2.5气溶胶的核心物质,它的特征是粒径小(亚微米级)、消光性强、粒数巨大(、很难沉降,同时还能吸湿放大,直接导致雾霾。
2.影响人体健康:
可凝结颗粒物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由于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更易深入肺部甚至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可凝结颗粒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具有毒性,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造成损害,影响身体健康和正常生理功能。
3.腐蚀设备设施:
在一些工业生产过程中,如烟气排放后的处理环节,可凝结颗粒物可能会对设备和管道造成腐蚀。例如,在湿式氨法脱硫中,脱硫塔外生成的可凝结颗粒物会导致塔体腐蚀严重;水泥烟囱排出的烟气中,可凝结颗粒物会使烟囱内壁受到腐蚀。这种腐蚀不仅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还可能导致设备泄漏、损坏等问题,增加企业的维护成本和生产风险。
4.干扰监测数据:
可凝结颗粒物会对环境监测设备产生干扰,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例如,在冷干法CEMS中,可凝结颗粒物会导致二级过滤器滤芯变色堵塞,影响采样流量;在测量探头外形成电化学反应,干扰测量数据。这些问题会给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带来困难,无法准确评估环境质量和污染控制效果。
应该如何去监测它呢?
总结:对比冷凝法和稀释法,其中冷凝法能够实现FPM和CPM的分离捕集,且比稀释法具有一定的便携性,但SO2会溶解形成硫酸根离子对测试结果产生正偏差。间接冷凝法的优点是能够真实反映气相CPM进入大气后的形成过程,但无法实现FPM和CPM的分离捕集,且仪器体积大,较为笨重。
2.2《固定污染源废气 可凝结颗粒物的测定 干式冲击冷凝法 方法指南(暂行)》,广东省生态环境厅;
采用干式冲击瓶和过滤装置测试烟气中可凝结颗粒物。其原理是可凝结颗粒物样品采集装置与可过滤颗粒物测试方法联用,烟气中可过滤颗粒物被脱除后,可凝结颗粒物在样品采集装置中冷凝并被冲击瓶和后置滤膜收集,样品采集后立即用氮气吹扫冲击瓶与滤膜以去除溶解性二氧化硫等气体,再分别用去离子水、丙酮和己烷清洗、萃取分离成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两部分,再经浓缩、蒸发干燥和称重。根据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的质量和采样体积,计算出可凝结颗粒物有机组分、无机组分及总质量浓度。
4.相关监测产品应用案例
来源:青岛黄瓜视频在线免费观看,ZR-D35型废气可凝结颗粒物采样管及配套装置
以上为可凝结颗粒物CPM相关介绍,通过检测CPM的排放浓度、成分和粒径分布,可以识别主要污染源和高排放环节,实现对重点污染源的精准监管及治理;开展可凝结颗粒物监测,对于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的精细化、科学化水平,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作用!